沂蒙六姐妹

概述:


沂蒙六姐妹是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老区涌现出的一个女英雄群体,她们居住在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分别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在1947年的莱芜战役淮海战役,特别是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六姐妹不分昼夜,主动挑起村里拥军支前重担,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送粮草、烙煎饼、洗军衣、做军鞋、护理伤病员等。沂蒙六姐妹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被陈毅元帅亲切的称为“沂蒙六姐妹”。


u=1675744841,2055228977&fm=26&gp=0.jpg

 


详情:


在革命战争年代,蒙阴县烟庄村有6位十八九、二十刚出头的姑娘或媳妇,她们出身苦寒,有的是童养媳,有的是逃荒户的女儿,但她们英勇支前,为子弟兵送军粮、做军鞋、看护伤病员,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她们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

 

2016年6月21日16时30分,著名支前模范、最后一位“沂蒙六姐妹”伊淑英因病去世,享年91岁。虽然“沂蒙六姐妹”已全部离开了我们,但是她们的精神会永远鼓舞着我们。

 

1947年6月10日,《鲁中大众报》以《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为题,报道了蒙阴县野店乡烟庄村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6人支前拥军的模范事迹。从此,“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传遍了沂蒙山区,传遍了山东,传遍了全国。1994年4月,“沂蒙六姐妹”中的5人(公方莲于1976年因病去世),晋京进行了为期5天的走访活动。1994年4月26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进行了报道。迟浩田将军曾题词:“沂蒙六姐妹,拥军情不忘”。2009年,一部以她们为原型的电影《沂蒙六姐妹》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在全国公映,再一次感动了全国观众。2011年5月23日,沂蒙六姐妹纪念馆在蒙阴县烟庄村开馆。

 

称号来源:陈毅为她们取名“沂蒙六姐妹”

 

陈毅元帅说过“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值得纪念的是,“沂蒙六姐妹”这一称谓,其实是当年陈毅元帅亲自命名的。


冀贞兰老人的女儿公丕英给我们描述了母亲生前对她讲了无数遍第一次见到陈毅的情景。“骑一匹马过来,打着绑腿,不知道他是谁,很和蔼的一个人。”后来有一天,区里通知六姐妹去蒙阴的指挥部。在那里,冀贞兰再一次见到上次骑马的那个人,他很亲切地询问姐妹们这些日子摊了多少煎饼、做了多少鞋子,有什么困难没有。问完情况,那个人就笑着说,给你们起个名字吧,说叫大嫂呢,你们还有没结婚的呢,叫大姐吧,还有结了婚的,干脆就起名叫“沂蒙六姐妹”吧。


冀贞兰这时知道这个人是个大首长,但还不知道他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陈毅。很多年后,在孟良崮纪念馆里看到陈毅的照片,冀贞兰觉得面熟,旁边的人告诉她那就是陈毅。

 

主要事迹: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前后,烟庄村的干部和男青壮年大都随军支前了。村干部只留下有腿疾的指导员公方庆。在这样的情况下,“沂蒙六姐妹”挺身而出,她们在一起商量:子弟兵在前线流血牺牲,村里支前任务重,人手少,咱们都是共产党员,不用说,村里的工作就是咱们的事啦!于是姐妹们商定:张玉梅当村长,伊廷珍当副村长,其他人分别担任文书、财粮、公安员等职,毅然挑起了村支前拥军等项工作。

 

在孟良崮战役前后半月里,“沂蒙六姐妹”每天忙忙碌碌,常常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有一天,部队要找向导,伊廷珍亲自把子弟兵领到野店,来回三十多里。她们还动员组织妇女、儿童抢运粮食、子弹和马草。先后烙了5000斤粮食的煎饼、筹运草料5000斤、运送子弹24箱、洗军衣800多身、做军鞋300多双、募捐鸡蛋450个。她们拥军支前的动人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前方将士。

 

新中国成立后,“沂蒙六姐妹”继续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积极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她们发动带领广大妇女打水库,挖大口井,治山改土,样样工作走在头里。为了给国防建设尽一份力,张玉梅、伊淑英带头送子参军。平时,六姐妹把对子弟兵的爱化作对军烈属无微不至的关怀。对于村里的军烈属户,六姐妹时常挂在心上,经常帮助他们推碾、挑水,农忙时帮助抢收抢种。遇到部队拉练经过当地,六姐妹总是不顾年迈,组织群众慰问部队。1991年,一支拉练部队途经蒙阴,六姐妹和蒙阴县姐妹们一次向部队赠送牙刷、牙膏、毛巾 、袜子、手套、鞋垫等慰问品400余种,价值达2万多元。

 


人物简介:


张玉梅:1928年4月23日出生于山东新泰市龙廷镇黄崖村,15岁来到野店镇烟庄村当了伊永叶童养媳,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张玉梅等“沂蒙六姐妹”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其他妇女凑军粮马草,做拥军鞋,送弹药,踊跃支前,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和平建设时期,张玉梅等不是引功自居,安享清福,而是积极投身于爱国拥军的行列,先后走进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南京路上好八连、济南军区岱崮英雄连等驻军单位开展拥军活动。先后获得“爱国拥军”全国十大新闻人物,被山东省妇联、省民政厅、省军区政治部命名为“山东省十佳兵妈妈”和“全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张玉梅同志因病于2015年4月15日去世,享年87岁。


杨桂英:汉族,生于1925年,祖籍山东新泰。16岁嫁于蒙阴县烟庄村农民共产党员公东山(1938年入党)。受丈夫的影响,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村妇救会长。孟良崮战役期间,村中男干部都上了前线,她和其他五姐妹动员全村妇女、儿童为解放军运弹药、烙煎饼、做军鞋、洗衣服、护伤员。解放后,杨桂英继续发扬战争年代光荣革命传统、积极为党工作,一直担任党支部委员、妇女主任至1992年65岁高龄。期间,全村没有发生违纪超生现象,曾先后被评为蒙阴县劳动模范和临沂地区计划生育先进个人。杨桂英于2002年6月因病与世长辞。


伊淑英: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人,1925年出生,汉族。她出身贫寒,家人为革命牺牲成了孤儿,为人家当过童养媳。1941年17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全村抗战时期入党的第一个女党员,组织本村妇女积极开展抗日斗争。1943年春到蒙阴县城郊区帮助开展对敌斗争。孟良崮战役期间,她和该村其他五姐妹积极拥军支前,筹军粮、做军鞋、送弹药,为战役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1950年在野店区担任妇代会长,一年以后,她回到烟庄小乡从事妇女工作。60年代中期得胃病住院,病愈后不再从事妇女工作,但是积极过问协助乡村工作。2016年6月逝世。


伊廷珍:汉族,1926年出生,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人。1941年16岁时参加妇救会,担任烟庄村识字班班长。孟良崮战役期间,伊廷珍任副村长,她和其他五姐妹一起组织村中妇女积极支前,为部队筹粮草、运弹药、摊煎饼、做军鞋,给子弟兵当向导,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建国后,伊廷珍和其他姐妹帮助村两委干好工作,多次为解放军纳鞋垫,寄慰问信,继续关心和支持部队建设。2015年11月与世长辞,享年89岁。


冀贞兰:1929年出生,汉族,蒙阴县高都镇西高都村人。1943年在西高都村参加组织妇女识字班,17岁时嫁到野店镇烟庄村。孟良崮战役期间,她和该村其他五姐妹为支援前线打胜仗,组织妇女凑军粮马草,做军鞋,送弹药,为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解放后,由于身体状况不佳,一直从事家务活动。她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党的改革开放政策。2009年9月逝世。


公方莲:汉族,生于1924年,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人。孟良崮战役期间,她和该村其他五个姐妹积极组织妇女拥军支前、筹军粮、做军鞋、送弹药,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后在村里做过妇女工作。公方莲于1976年8月病故。



相关链接:


“沂蒙六姐妹”故里 鲜花环绕的村庄


“沂蒙六姐妹”


“沂蒙六姐妹”最后一位伊淑英老人去逝 享年91岁


“沂蒙六姐妹”后人和他们的山乡巨变

确认下载该视频至浏览器默认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