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手告别不平凡的2020年,开启2021年新征程。如今深冬已至,更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温暖感人的故事,慰藉人心,指引方向。
历史的洪流奔腾而来,带走了旧时代的人和物,却带不走传承不断、生生不息的时代精神。他们如浩瀚星辰,每一颗都闪闪发光,照耀黑暗中的人们找寻自己的方向。
沂蒙,一片神圣的土地,一片红色的沃土。
沂蒙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更是被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在这片土地之上,沂蒙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战,用身躯血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份伟大的沂蒙精神也被历代传承,时至今日依旧熠熠生辉。
何为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沂蒙精神要点为:“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习近平总书记把沂蒙精神的特质高度概括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红色故事,经久不息。
说起沂蒙的故事,就如宛转悠扬、风靡大江南北的民歌《沂蒙山小调》一般,在历史岁月的辗转之中,以其独特、悠长的时代韵味,依旧鼓舞着当下的人们勇往直前、永不服输。
沂蒙红嫂
在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有一个伟大的女性群体,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的赞歌——她们就是“沂蒙红嫂”。
沂蒙母亲
因抗战时期创办战时托儿所,照料抚养了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工作人员和革命烈士的近百名革命后代,王换于被誉为“沂蒙母亲”。
沂蒙六姐妹
沂蒙六姐妹,是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老区涌现出的一个女英雄群体,她们居住在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分别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她们出身苦寒,有的是童养媳,有的是逃荒户的女儿,但她们英勇支前,为子弟兵送军粮、做军鞋、看护伤病员,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
渊子崖村
抗战期间,渊子崖村群众坚决抵制日伪军敲诈掠夺。1941年12月19日,盘踞在小梁家的伪军约156人包围渊子崖,被自卫队用土炮打跑。20日上午10时许,日伪军1000余人扑向渊子崖,自卫队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拼死抵抗,直到太阳偏西敌军才涌进围子。
村民誓死不降,用原始的武器与日伪军展开逐屋逐户的巷战。傍晚,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五团一个连及县、区武装赶来支援渊子崖,敌人被迫撤退。
此战役中渊子崖自卫队员共歼灭日伪军100余人,但也有147名自卫队员和男女村民在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渊子崖民众英勇抗敌的事迹,在莒南党史和山东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被当时的滨海专署授予“抗日模范村”称号,其事迹载入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1995年被拍成电视片在中央台播放。
......
在这红色的土地上,一个个牵动人心的革命故事,一位位坚贞不屈的革命勇士,至今让人肃然起敬,值得我们讴歌传颂。
弘扬新时代沂蒙精神,他们在行动!
新时代之下,沂蒙的故事该从何说起?沂蒙的精神又该如何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如今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国际环境面临重大挑战。将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与当下社会环境相融合,为之赋予日益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亟需全国人民特别是当代青年群体这份充满活力的强大力量,持续不断地为沂蒙精神注入新元素,更好地鼓舞激励全社会。
鲁南制药与沂蒙精神
长期以来,鲁南制药以沂蒙精神为依托,坚守“造福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企业经营宗旨,攻坚克难,砥砺发展,展现了“不怕困难 挑战困难 战胜困难”的鲁南精神,成为沂蒙精神融入新时代发展的生动实践。
恰逢建党100周年,沂蒙精神作为重要的革命精神,需要更广泛的传播和弘扬。学习沂蒙精神、传播沂蒙精神、践行沂蒙精神是鲁南制药发展的必修课,同时也体现了鲁南制药作为一家民族医药企业深刻热烈的时代情怀。
2021年,鲁南制药将携手广告人文化集团,共同献礼建党100周年,以“弘扬新时代沂蒙精神”为主题,探讨沂蒙精神文化传承与青年创意传播的交融结合,号召青年用新时代的眼光去解读和传播沂蒙精神。
丨文章来源:创意星球网
确认下载该视频至浏览器默认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