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 | 沂蒙六姐妹:军民同心 生死与共

临沂是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儿女倾尽全力支援前线,克服重重困难为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她们“军民同心、生死与共”的精神在沂蒙大地代代相传,影响至今,也激励着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场上。


微信图片_20210225141451.jpg


“沂蒙六姐妹”伊廷珍,曾是这里的副村长。他曾经说,纳这样的绣花鞋垫,当时是村里妇女必备的收益,但很多人却从没想过,它也会跟战场有关系。1947年春,解放战争进入重要时期,国民党重兵进攻沂蒙山区,其“王牌主力”整编74师,被华东野战军引至离烟庄村不到30公里的孟良崮,一场大战蓄势即发,伊廷珍眼看着村民们组成民兵队,奔赴战场。


“沂蒙六姐妹”张玉梅13岁那年全家来到烟庄,1947年任蒙阴县烟庄村村长,在村里做妇女、青年团、儿童团的工作。孟良崮战役期间,她和该村其她五姐妹积极支前,筹军粮、做军鞋、送弹药,护理伤员,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后,他积极组织妇女办识字班、读报班。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带领全村妇女参加集体劳动,整山治水,为村中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现在还是多家部队的名誉指导员。


“沂蒙六姐妹”杨桂英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村妇救会长。孟良崮战役期间,村中男干部都上了前线,她和其她五姐妹动员全村妇女、儿童为解放军运弹药、烙煎饼、做军鞋、洗衣服、护伤员。解放后,杨桂英继续发扬战争年代光荣革命传统、积极为党工作,一直担任党支部委员、妇女主任至1992年65岁高龄。期间,全村没有发生违纪超生现象,曾先后被评为蒙阴县劳动模范和临沂地区计划生育先进个人。杨桂英于2020年6月因病与世长辞。


“沂蒙六姐妹”伊淑英1941年17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全村抗战时期入党的第一个女党员,组织本村妇女积极开展抗日斗争。孟良崮战役期间,她和该村其她五姐妹积极拥军支前,筹军粮、做军鞋送弹药,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1950年在野店区担任妇代会长,一年以后,她回到烟庄小乡从事妇女工作。60年代中期,得胃病住院,病愈后不再从事妇女工作,但是积极过问协助乡村工作。


“沂蒙六姐妹”冀贞兰,1943年在西高都村参加组织妇女识字班,17岁时嫁到野店镇烟庄村,孟良崮战役期间,她和该村其她五姐妹为支援前线打胜仗,组织妇女凑军粮马草,做军鞋,送弹药,为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解放后,由于身体状况不佳,一直从事家务活动,她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党的改革开放政策。2009年9月与世长辞。


“沂蒙六姐妹”公方莲,孟良崮战役期间她和该村其她五姐妹积极组织妇女拥军支前、筹军粮、做军鞋、送弹药,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后在村里做过妇女工作。公方莲于1976年8月病故。



微信图片_20210225141457.jpg


沂蒙六姐妹用她们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正是这种爱国精神让他们做到“最后一碗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伟大壮举。我们应该继承先辈们的毅志,珍惜英烈们用巨大牺牲才换来的幸福生活,为建党百年谱写新的篇章。


丨文章来源:沂蒙红色教育


确认下载该视频至浏览器默认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