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那个漫天大雪的冬天,我的老爷爷和村里其他几十个青年一道辞别父老乡亲,推上手推车,挑上木扁担,顶着风雪严寒,将自家刚烙好的煎饼、纳好的布鞋、缝好的棉衣,送往漫天炮火的战场。”日前,在山东省青少年读书故事会现场,小学生王宜然生动地讲述一段革命故事。来自沂蒙革命老区的王宜然今年虽然只有10岁,但从小对红色历史耳濡目染,早已成为红色文化的忠实传播者。(半月谈)
作为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党的百年奋斗史留给临沂众多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在这座早已熔铸进红色基因的城市,党史学习教育一直是千万沂蒙儿女的行动自觉,广大党员群众立足自身实际,全方位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这门“必修课”入脑入心,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以“沉浸式”教育方式,为辖区内国有企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指导和服务;依托独特的红色资源,串联打造“红色线路”和党史学习教育打卡点,更好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谋划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不断放大阵地的综合功能,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初心激励担当、使命呼唤担当。作为受沂蒙精神滋养的老区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想担当”的劲头,强化“敢担当”的勇气,增强“能担当”的本领,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勇当先锋的拼劲和冲劲,才能讲述更多的“沂蒙故事”,才能重塑新时代“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
实践证明,只有响应党史学习教育号召,把使命扛在肩头,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实事、办实事、干成事的动力,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当前,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更应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为民服务的智慧和力量,把该担的担子担起来、该负的责任负起来,立足岗位职责作贡献,真正把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务实举措,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如今的临沂,推出了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在兰山,依托“平台指令、众人响应”的工作机制和区镇村三级社会治理平台,实现服务群众闭环式、标准化运作,真正做到了让企业和群众“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办所有事”;在兰陵,通过面向县乡机关征集“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清单”,组织“增进群众感情、提高工作能力”专项教育,开展贫困户大走访“回头看”等举措,强化为民宗旨,推动服务群众大提升。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在继往开来的历史性时刻,沂蒙儿女正从百年红色史诗中汲取营养,勇挑重担,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奋进新征程,接续谱写临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吴航)
丨文章来源:河北新闻网
确认下载该视频至浏览器默认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