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沂蒙女儿!

峥嵘岁月里

在沂蒙山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母送儿,妻送郎,最后一子送战场。

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

最后一件破棉袄,盖在担架上。”


沂蒙女性如何为前线

提供源源不断的后方支援?

又如何用坚韧写就

一首首保家卫国的赞歌?


微信图片_20210518081156.gif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的东辛庄

“三面环水水连山”

有“兵家绝地”之说


1939年6月

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

转战驻扎在

地势险峻的东辛庄指挥抗战

并将“帅帐”安在共产党员王换于家


当时随军队一起来的

还有27个抗战将士的子女

最小的才刚出生3天


微信图片_20210518081204.gif


王换于首先说服儿媳、弟媳

抚养了7个孩子

乡亲们在她的感召下

不到5天

就将27个孩子全部妥善安置


微信图片_20210518081207.gif


在沂蒙

“红嫂”不是特指某个人

而是指一个群体

她们用乳汁和小米粥哺育革命

用小推车推动历史


1947年

孟良崮战役打响的前一天

华东野战军进攻在即


上级指示

5小时内

必须在沂南崔家庄

与万粮庄之间的汶河上

架起一座桥

保证部队顺利通过


李桂芳等32名妇女拆掉自家门板

跳入冰冷的河水

用身体当桥墩

架起了一座“火线桥”


微信图片_20210518081211.gif


解放战争中

前线需要什么

沂蒙六姐妹就做什么


她们带领全村妇女

为前线的战士们烙煎饼

她们还看护伤员

运筹军粮、草料、弹药

拆洗军衣

缝制军鞋


为了做军鞋

妇女们不分昼夜

胳膊和大腿都磨出了血泡

手指头也变了形


微信图片_20210518081215.gif


革命战争时期

沂蒙山区420万人口

有120万人参战支前

20万人参军入伍

10万英烈血洒疆场


微信图片_20210518081217.jpg


丨文章来源:新华社


确认下载该视频至浏览器默认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