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凸显了党的初心使命和沂蒙精神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新时代深化弘扬沂蒙精神,构建弘扬沂蒙精神践行初心使命长效机制,自觉把弘扬沂蒙精神与践行初心使命有机结合,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走好群众路线、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建立完善理论学习机制,为弘扬沂蒙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奠定思想基础
(一)建立常态化的理论学习机制。把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下沉推广到党员,或让党员列席学习。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的教育培训作用,实现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建立常态化党校教育培训机制。推进理论学习日常化制度建设,把学习内容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形成行为自觉。
(二)不断丰富理论学习内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章党史、党规党纪、沂蒙精神专题等。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实际,专题研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难点问题。到沂蒙革命纪念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等开展现场教学,集体收看党史党纪等教育专题片。
(三)创新理论学习方式方法。丰富学习方法,促进集体学习制度化、个人学习自觉化、小组讨论实效化、心得交流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举办专题读书班、专题讲座、网络视频会议、党建网格联动联学等。建立分层分类学习制度,针对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入党积极分子等不同群体开展特色培训学习。
二、健全常态化为民服务机制,为弘扬沂蒙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奠定实践基础
(一)强化人民至上理念。加强党性修养培训力度,增强为民服务觉悟。落实弘扬沂蒙精神制度,用工作实效检验贯彻落实效果。
(二)优化为民服务制度。以制度完善为民服务内容,回应群众关切和呼声。以制度完善为民服务方式,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制度完善为民服务保障,如服务责任制、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
(三)创新基层服务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带头示范和把方向、管大局等作用。完善党员带头制度,比如“党员先锋岗”“流动红旗党支部”等,鼓励党员发挥主心骨作用。完善群众参与制度,让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为民服务中。
三、创新推进理论研究与深化发展机制,为弘扬沂蒙精神践行初心使命提供新的活力
(一)进一步深化研究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继续加强对沂蒙精神的研究,深入挖掘沂蒙精神与党的领导、群众路线的关系,在为民服务中增进群众感情,巩固执政基础,续写鱼水深情新篇章。
(二)进一步深化研究并创新实践党的初心使命。创新实践初心使命的方式方法,增加为民服务内容,创新为民服务的途径。党员干部要结合“结亲连心”“双报到”“党员干部下基层”“第一书记”等具体实践活动,在为民服务中赢得人民拥护、经得起风险考验,不断推进初心使命在服务群众实践中提出新思路新成果。
(三)进一步促进沂蒙精神与党的初心使命紧密结合。弘扬沂蒙精神就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要不断发扬光大沂蒙精神,两者是一致的。要切实把弘扬沂蒙精神与践行初心使命紧密结合起来,在为民服务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四、实施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为弘扬沂蒙精神践行初心使命提供有效的激励保障
(一)制定科学的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结合党建目标和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科学全面、针对性强的考核内容。考核指标要具体有效、操作性强,广泛讨论,扩大征求意见范围。考评结果要有量化,避免随意性,发挥出真心干事为群众服务的良好导向。考核形式上要全面了解真实情况,重视基层一线人员座谈会和个别谈话,掌握好实际行动和工作实绩,做出最科学公正的考核结果。
(二)创新实施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个性化评价的考评办法体系。建立完善过程性评价制度,引入大数据等技术,详细记录个人学习参与频度、参与质量、学习效果、思想品德进步变化程度等基本参数指标,健全完善过程性智能化统计评价体系。科学实施多元化评价,做到评价目标、内容、方式等多元化,提高群众参与度,形成阳光考评等合成立体评估结果。探索增加个性化评价,体现不同党支部、不同党员的个体差异,实现科学评价与考量。
(三)以正向激励为主,落实容错免责制度。落实好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正向激励制度,最大限度保证合理的福利待遇和职务职级优先提拔制度等。落实容错免责制度,为勇于创新、敢于担责的党员干部保驾护航。健全完善党员干部澄清保护机制,维护党员干部名誉的清白,激发新时代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文章来源:临沂文明网
确认下载该视频至浏览器默认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