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从1989年的首次提出,到2022年基本内涵的确定,历经发展和锤炼,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定位和高度评价,让沂蒙精神绽放出新时代的光彩,具体发生了哪些演变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989-1997 沂蒙精神概念的提出始于1989年12月12日,时任临沂地委宣传部长李祥栋在《临沂大众报》发表题为《发挥老区优势 弘扬沂蒙精神》的文章,首次提出了沂蒙精神的概念,并将其内涵概括为“团结奋斗、无私奉献、艰苦创业、求实创新”。 1990年2月,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到临沂视察时,将沂蒙精神的内涵概括为“立场坚定、爱党爱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1992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临沂视察时题词:“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临沂经济”。 1997年7月,中共临沂市委进一步把沂蒙精神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1997-2013 1997年版沂蒙精神内涵的概括形成后,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 1999年1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视察临沂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把发扬革命传统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沂蒙精神”。 2005年8月,时任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参观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沂蒙精神大型展览后说:“现在我们提倡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再加上沂蒙精神、太行精神,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2011年6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赴临沂调研时指出:“沂蒙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展现和升华,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的光辉精神财富。” 中央领导人的这些论述,进一步丰富了沂蒙精神的内涵,提升了沂蒙精神的高度。 2013-2022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临沂时指出:“沂蒙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他明确定位“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2022年3月,经党中央批准,沂蒙精神基本内涵正式表述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以及沂蒙精神基本内涵的确定,为我们在新时代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确认下载该视频至浏览器默认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