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间棚精神中获取奋进动力


九间棚,不仅是镶嵌在沂蒙大地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更是沂蒙山人心目中永不褪色、催人奋进的精神丰碑。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刘加坤为首的九间棚村党支部不甘于贫穷落后、不甘于居住祖宗留下的九个洞穴,穷则思变,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带领全村177个劳力开始了架电、修路、整地、栽树的治穷工程。他们卖羊卖猪卖粮食,用来购买必须的电力设备和工具,自带煎饼开水,勒紧腰带拼命干,绝壁穿石,开山劈路,填壑造田,引水上山,硬是靠着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把穷山恶水的山巅小村,变成了山清水秀、桃红梨白、风景宜人、地肥户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凝结培育了"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九间棚精神。


微信截图_20201021141259.png


九间棚精神,诠释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体现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实干苦干的优良作风;证明了面对困难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普遍真理。


当前,我们正处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历史节点,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作为沂蒙山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很有必要重温九间棚创业历史,从九间棚精神中获取披荆斩棘的奋进动力,攻坚克难,驰而不息,发扬九间棚人"排除万难,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勇气概和迎难而上的斗争精神,把九间棚精神转化为实际工作的动力,高质量地完成好一切工作任务,做不辱使命、无愧于时代的新型沂蒙山人。


一是要弘扬勇担当、敢作为、做表率的九间棚精神。


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当年的九间棚党支部一班人,就是靠着敢于担当,实干苦干、率先垂范的干劲,带领村民们完成了超乎想象的浩大工程。当下,上级各级组织对基层各项事业各项工作要求更加严格,层层安排部署工作任务。身处基层的工作者,要坚决贯彻落实好上级的要求,一切必须按照程序进行,特别是基层的党员干部要懂得担当,不能因为程序复杂了,工作难度大了就浅尝辄止,畏葸不前,甚至躲工作、撂担子。要以服务发展大局为根本出发点,以群众切身利益为动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办事能力、勇担当、敢负责、做表率。


二是弘扬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九间棚精神。


在工程技术相对落后的80年代初期,九间棚人没向国家要一分钱,苦战5年多的时间,累计投资23万元,投工10多万个,奇迹般创造出新时期的农村典范,完成了前人未能完成的伟大事业。我们学习弘扬九间棚精神,就是要多一些无私无畏,少一些私心杂念;多一些付出奉献,少一些推诿扯皮;多一些尽职尽责,少一些敷衍塞责;多一些真抓实干,少一些苟且空谈;多一些开拓进取,少一些因循守旧。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将讲奉献进行到底,争做一名合格的"九间棚"式党员,一名合格的人民好公仆。


三是弘扬艰苦创业、清正廉洁的九间棚精神。


刘家坤作为九间棚党支部书记,创业之初自掏腰包,投亲靠友借钱筹资,动员村民变卖家养的畜禽,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筹资23万元全部用于购买设备,外出采购不敢住宾馆旅社,不敢进饭店用餐,没有一个干部失职渎职,至今账单仍清晰可查。九间棚精神就是作风的标尺,廉洁的标杆。我们的党员干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像九间棚的党员干部一样,对国家集体财产和人民群众的一分一毫,都不能侵占,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做到艰苦创业,清正廉洁,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

九间棚是一座丰碑,镌刻着那段难忘的历史;九间棚是一面旗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作为新时代的沂蒙山人,无论你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职业,或者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我们都有责任、有必要、有义务传承和弘扬九间棚精神,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九间棚精神发扬广大,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阻险。


丨文章来源:沂蒙文明网

确认下载该视频至浏览器默认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