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传承红色基因的“山东实践”让沂蒙精神绽放新光芒

编者按: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岛、临沂、济宁、菏泽、济南等地,深入革命老区、企业、科研院所、文化机构等,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句句殷切嘱托,一段段难忘场景,记录下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人民的似海深情,对山东发展的如山厚望,对山东工作的科学指引。


“闪电评论”专栏策划推出“我们这十年”系列网评,通过鲜活的实践故事彰显山东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的实干作为。


“我们这十年”系列网评②


一批批游客走进古朴的村落,观赏红色小戏小剧;一处处红色场馆,成为干部群众常学常新的红色课堂;一条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人气高涨,让人们在旅游中感悟,在感动中铭记......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山东深入挖掘、诠释、践行、弘扬沂蒙精神,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精神血脉,讲好时代故事,交出一张创新答卷。


图片


汇聚精神力量,以精品力作培根铸魂。沂蒙精神是新时代山东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特色优势和动力源泉。深入挖掘沂蒙精神所蕴含的文化理想、文化价值,是进一步焕发文艺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构筑齐鲁文艺高峰的时代命题。“巍巍蒙山高,亲亲沂水长。”由山东歌舞剧院创排的民族歌剧《沂蒙山》讲述了海棠、林生、夏荷等面对理想与信仰、民族与国家,牺牲小我、团结抗战的故事,自2018年12月首演以来广受好评,被赞誉为当代文艺培根铸魂之作。近年来,山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以一脉相承的精神力量鼓舞人心、涵养正气、照鉴未来。京剧《燕翼堂》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杂技剧《铁道英雄》、吕剧《大河开凌》、舞剧《乳娘》……一大批优秀革命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立上舞台,让人民群众在领略艺术美的创造和表达中,与作品蕴含的精神境界同频共振。


挖掘红色故事,以信仰激励实干担当。山东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这里浸染着峥嵘岁月与信仰力量,也记录着深情牵挂与殷切期望。厚植红色基因,深入挖掘红色故事,既是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应有之义,也是砥砺初心使命,激励实干担当,凝聚奋进力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山东加强对党史资料的征编、挖掘、抢救,编纂出版《“胶东黄金密运中央”史料选编》《血染的丰碑——四五烈士传》《沂蒙精神志》等研究成果,为党员干部群众了解红色历史、感悟革命精神提供了生动载体。在沂南县,当地保护性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依托山东省第二次青年代表大会会议旧址、老房子、老院落,再现当时生活场景,改造了7处沉浸式小院,以“普通百姓,国家英雄”的沂蒙红嫂为主线,挖掘红嫂感人故事,形成《妇救会》《民兵连》《识字班》《跟着共产党走》等7部剧目。通过“以当地人、说当地话、演当地事”的形式,让大家身临其境感受红色文化,“让文化留住人,让人带走文化”。


实施文旅融合,以奋斗之姿传承弘扬。近年来,山东深挖沂蒙精神等内涵,充分整合济南、淄博、枣庄、烟台等地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构建彰显山东特色的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目的地体系,全省重点打造数十个红色旅游研学主题产品。同时,推动红色旅游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如红色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红色旅游“小小讲解员”公益培训班等,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讲好红色故事山东篇。文化资源的加入,让山东各地旅游产品变得更加“赏心悦目”:不仅能够看到好山好水,还能听到山那边的小调、水对岸的歌声。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让红色基因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山东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凝聚起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强大力量。


|文章来源闪电新闻

确认下载该视频至浏览器默认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