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践行沂蒙精神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这首《沂蒙山小调》唱响了那个年代的独有,唱响了沂蒙大地的精神,唱响了祖国大好河山。 沂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毛泽东曾称它为“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在沂蒙大地上,还有着这样一群为新中国的成 立做出贡献的人。 

在那个红色年代,“沂蒙母亲”王换于在战时创办了一个托儿所,儿媳在哺乳期把奶水喂给年龄小、体质差的托儿所孩子。三年间,其余的孩子都卓壮成长,自己家的却 有四个夭折。更有“沂蒙六姐妹”拥军在前,缝补衣裳,清洗衣裳,当向导,照顾伤员,一天只吃一顿饭,不分昼夜地辛劳着。

她们中间有十八九、二十刚出头的姑娘 或媳妇,她们出身苦寒,有的是童养媳,有的是逃荒户的女儿,她们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1947年的莱芜战役、淮海战役,特别是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六姐妹不分昼夜,主动挑起村里拥军支前重担,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送粮草、烙煎饼、洗军衣、做军鞋、护理伤病员等。沂蒙六姐妹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被陈毅元帅亲切的称为沂蒙六姐妹。陈毅元帅说过: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还有敬爱的沂蒙红嫂明德英,1941年冬,大批日伪军包围了驻沂南马牧池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八路军一名小战士在反扫荡冲出敌人包围圈中身负重伤,跑 到河岸边,在坟茔、树木间不停地躲闪、奔跑,两名日本兵荷枪实弹不停地寻找、追赶。明德英见状,急忙迎上去将小战士拉进自家窝棚里,用破烂不堪的被子盖起 来。不一会儿,两个日本兵追赶过来,窝棚门矮得低下头都难走进去。日本兵发现她是哑巴,就比划着战士的身高、衣着,问她见到小战士没有。明德英毫不犹豫地朝西山指了指,两个日本兵急忙朝西山追去。日本兵走后,明德英赶忙上前揭开被子,仔细打量起这名八路军小战士,发现小战士因伤口流血过多,已经昏迷过去。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来不及烧水做饭,便慨然解开衣襟,将乳汁一滴一滴滴进战士的嘴里,最后小战士终于得救了。她又和丈夫杀了家中仅有的两只鸡,做成鸡汤,一口一口地喂给小战士,每天,明德英都帮小战士用盐水清洗感染流脓的伤口。半个多月后,小战士伤愈归队。 

在长期的革命中,沂蒙的军民渐渐地发展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了珍贵的“沂蒙精神”。后人把它简单的概括为十六个字“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现如今有这样一个山东人,曾经写就了一个传奇,他叫赵志全。他用27年时间,把一个 濒临破产的小厂,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药集团——鲁南制药,他隐瞒胸腺 癌晚期12年,直到在办公桌前殉职。沂蒙精神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深化,也 有像赵志全这样的时代楷模将它更好的发扬光大。作为时代的后备军,沂蒙精神的继承者,我们要向沂蒙六姐妹学习,不怕困难,敢为人先,我们要时刻将这十六个大字时刻牢记心中,赋予它更强大的生命力。 

你听,沂蒙山小调仍旧在祖国的大地上回响…… 

确认下载该视频至浏览器默认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