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沂蒙巍峨,膺续红色血脉

为赓续和发扬沂蒙红嫂精神,推动新时代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发展,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慨忆传薪火,追沂红韵长”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1月14日走进沂蒙革命纪念馆,从多方面调研学习沂蒙精神红嫂事迹,感受沂蒙百年变化。

追溯红嫂事迹,沐浴红色岁月


历史文物浓缩着时间的厚重,承载着集体的记忆,也连接着过去与未来。14日清晨,社会实践队员走进沂蒙革命纪念馆,该展览馆以珍贵的文物展品、图片和影视资料为主线,向游客们展示了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保家卫国光辉历史。


沂蒙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向社会实践队员娓娓道来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讲解一位位红嫂的革命事迹,在峥嵘革命岁月,她们送子参军、送丈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她们是沂蒙六姐妹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她们是“乳汁救伤员”明德英,她们是“谁第一个参军俺就嫁给谁的”梁怀玉,她们是“永远的新娘”李凤兰,她们是“爱国拥军好妈妈”胡玉萍,她们是“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王梦英。


植根在中国人民血脉中的家国情怀,穿越时空,直中眉心,实践队员望着那食盒,打好补丁的军衣,精心缝补的军鞋,深深地被红嫂精神中大爱、大忠、大义、大勇所震撼。在革命时代,他们彰显出女性独有的柔情与力量,孕育了沂蒙红嫂精神。 “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 历史变迁,红嫂精神仍熠熠生辉,新时代青年应赓续红嫂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在观看红嫂视频


走进人民群众,倾听民众心声


在参观纪念馆的同时,社会实践队员还对游众进行了采访,询问游众们的参观感受。其中有游客表示,对沂蒙红嫂事迹深深震撼,在激情烈火的革命岁月,她们坚定决心,不顾牺牲一切,只为保家卫国,展现女性光辉。新时代,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青年应矢志不渝传承与发扬红嫂精神,发展红色文化,使其生生不息。


在此次采访中,还有游客提出,沂蒙革命纪念馆应创新多种形式,如采用AI、VR等现代科技技术融入文物展览,更加立体生动形象展示红嫂故事。社会实践队员将采访到群众意见一一整理好汇总给沂蒙革命纪念馆负责人,相关负责人表示感谢并会采取适宜意见。


参观和采访结束后,社会实践队员在队长的带领下,对此次实践进行了总结,队员们表示此次实践收获颇多,深深被红嫂革命事迹所震撼,新时代青年应不服党和人民的期待,膺续红色血脉,担当起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使命。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在向相关负责人提意见


传承红嫂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沂蒙巍峨,每一寸土地都凝聚着英烈的红色热血,沂蒙水长,每一条河流都汇聚着红嫂的英雄传奇。新时代答卷已经铺展,需要青年不懈奋斗,答好时代答卷,书写时代辉煌,青年应坚定理想信念,为建设文化强国而矢志不渝。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懂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形而有力,须臾不可少”,更加明确清晰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使命与担当。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应传承好,发展好红嫂精神,唤醒内心的认同感与使命感,不断增进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


确认下载该视频至浏览器默认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