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播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8月2日,我院“逐梦沂蒙,寻迹乡村”爱国教育主义实践团走进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进行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行动。
讲好沂蒙故事,传承沂蒙精神
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是一个重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馆长王经臣在2003年提出建设,随后村民自发捐款而建成。此后,王馆长便一直为参观者热心讲解。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3年11月25日,到朱村视察,并参观了朱村纪念馆,王馆长便担任讲解员为习总书记答疑解惑。王馆长建这个纪念馆的初衷是为了把沂蒙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让后人在馆中对沂蒙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体会,使沂蒙精神代代相传。在与馆长的交流中,王馆长调侃道:“卢沟桥抗日纪念馆是最大的抗日纪念馆,那我这个就是最小的抗日纪念馆。”
铭记沂蒙历史,赓续沂蒙精神
纪念馆的展览内容涵盖了朱村抗战的多个方面,包括历史背景、重要战役、英雄人物以及军民鱼水情等。这些展览内容不仅全面而深入,而且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进行呈现,使得观众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朱村抗战的历史。它通过对朱村抗战历史的再现和传承,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对沂蒙精神最生动地体现。对于广大观众来说,参观该纪念馆不仅是一次历史知识的普及,一次对沂蒙精神的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
讲述英雄事迹,感受革命情怀
纪念馆临近处有“老支前”王克昌老人的故居。通过参观王克昌故居,实践团成员们能够穿越时空的界限,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朱村人民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王克昌故居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生动教材,它向世人展示了沂蒙精神的内涵和力量以及不畏艰难、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临大学子,要讲好沂蒙故事,领悟先辈精神。而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成员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完成了对沂蒙精神的传承。通过此次对沂蒙精神的考察与学习,他们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将自己的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大业之中,用青春和热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精神的觉醒和升华,将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确认下载该视频至浏览器默认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