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华东解放区的政治和军事指挥中心,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沂蒙人民铁心跟党走,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大青山位于蒙阴、沂南、费县三县交界之处,是东蒙山的主要山峰之一,因山上树茂草丰、四季长青,故得此名。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带领人民军队开辟了沂蒙革命根据地,大青山地区就成为根据地的中心,这里驻扎着根据地的党政军机关。
1941年11月30日,为粉碎日军“合围”“清剿”的罪恶图谋,进行反“扫荡”的英勇抗争,沂蒙根据地抗战史上最悲壮的大青山突围战爆发。在极端困难情况下,抗大学员和广大军民顽强不屈、英勇抵抗,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山东抗战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11月初,日军调集5万多人,向沂蒙抗日根据地,发起空前规模的“铁壁合围大扫荡”。
为了粉碎敌人的清剿,保卫根据地。1941年11月29日,抗大一分校及中共山东分局、省战工会、一一五师等机关近6000人,相继转移到大青山一带。敌人得知后,连夜调集重兵,以一个混成旅5000多人围剿大青山。
在这次气壮山河的战斗中,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亲密战友汉斯·希伯,为保护战友突围,毅然拿起武器,投入与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最终,汉斯·希伯不幸中弹牺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1941 年 11 月 30 日清晨,汉斯·希伯所在的部队在沂蒙山区的大青山被敌人包围。当时,敌我力量悬殊。敌人的炮火十分猛烈,往往一连十发,敌人成排成排地对被围的军民进行炮击。为了掩护机关转移,战士们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汉斯·希伯也拿起武器,英勇地投入了战斗。在突围中,汉斯·希伯的翻译和警卫人员全部牺牲。看着倒在身边的战友,汉斯·希伯眼里冒着怒火,拼命地向敌人射击,最后不幸牺牲在大青山的五道沟,年仅四十四岁。战斗结束后,在清理战场时,人们发现汉斯·希伯身上弹痕累累。山东军民以隆重的葬礼将汉斯·希伯的遗体安葬在了他牺牲的地方。
论装备,鬼子是大炮机枪,我方仅有手榴弹和一些短枪土炮;论战斗力,敌人是正规部队,我方大多是非战斗人员,机关后勤人员、女同志、伤员占了多数。战斗中,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一一五师敌工部副部长王立人,德国友人、太平洋学会记者汉斯·希伯,抗大一分校二团政委刘惠东,姊妹剧团团长辛锐,省妇救会常委、姊妹剧团指导员甄磊等机关干部和抗大学员300余人牺牲。粉碎了敌人合围、“清剿”的阴谋,保卫了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保存了山东的革命骨干力量。
战斗从上午一直打到黄昏,最终我军以死伤800多人的代价,换取了4000多人的胜利突围,粉碎了敌人的清剿,保存了山东抗战的骨干力量。
沂蒙的军民就这样一点一点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一九四五年的春天来到了,温暖的春风送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荣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沂蒙儿女用鲜血、生命、胆识和忠诚谱写了一曲嘹亮的兵民胜利之歌。
文章来源|临沂新闻
确认下载该视频至浏览器默认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