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践行沂蒙精神,做红色沂蒙文化传人

沂蒙大地,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热土。 沂蒙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1926年沂蒙就建立了党的组织。在这片沃土上,无数沂蒙英雄儿女用鲜血、生命、胆识和忠诚谱写了一曲嘹亮的兵民胜利之歌。在极其艰苦的战斗岁月,沂蒙人民献出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一部沂蒙老区史,就是一部山东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壮大史。“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伟大沂蒙精神,作为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传承红色沂蒙精神,能够帮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在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从红色沂蒙精神中汲取力量,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各种错误思想所迷惑,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传承红色沂蒙精神,能够帮助我们弘扬这些优良传统,提高道德品质。在当今社会,一些人存在着自私自利、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通过学习红色沂蒙精神中的优良传统,我们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传承红色沂蒙精神,能够激发我们的奋斗精神,推动事业发展。 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临沂人民面对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重整山河,涌现出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毛主席亲笔批示的先进典型,临沂地区成为二十世纪60年代全国农业先进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临沂人民继续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样一股干劲,以开拓奋进、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在沂蒙大地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涌现出罗庄镇、九间棚、沈泉庄等一批先进典型,发展起与浙江义乌、武汉汉正街相比肩的全国第三大小商品市场,成为全国革命老区发展的先行区。临沂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累累硕果,彰显了沂蒙精神的巨大威力。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临沂视察工作时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好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无论是过去、现在,抑或是将来,沂蒙精神一直在,必须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沂蒙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新时代弘扬践行沂蒙精神,挖掘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红色沂蒙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深入研究沂蒙精神蕴含的丰富思想和精神资源,继续推动沂蒙精神创新发展。深入实施沂蒙精神传承工程,深入开展红色沂蒙资源的挖掘和系统研究,系统梳理和分析历经岁月洗礼的革命故事、镌刻时代记忆的革命文物等红色沂蒙资源蕴含的丰富内涵与精神特质,充分发挥其时代价值。


新时代弘扬践行沂蒙精神,需要科技赋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融媒体时代,科技赋能媒体,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传播的渠道平台日趋多样化,为沂蒙精神传承带来了发展机遇。新媒体打破了信息在时间、空间上的传播局限,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从文字、图片转化为数字化符号,丰富了国际话语表达,有助于红色沂蒙文化的国际传播,为讲好红色沂蒙的故事,推动沂蒙精神“走出去”,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临沂市提供了更多渠道。


新时代弘扬践行沂蒙精神,重在身体力行。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无精神不兴。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我们要用不懈的努力和扎实的成绩继承并发扬沂蒙精神,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建功立业,在为民服务的赶考路上挺膺续写奋斗故事,凝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尤其是党员干部,要永葆“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初心壮志,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自觉担当,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厚情怀,时时围着群众转、心心念念群众盼、时时带着群众干,一切工作以“人民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为唯一标准,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毕生之追求。


沂蒙精神是党和人民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把沂蒙精神存之于心、见之于行,继续让沂蒙精神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芒。


确认下载该视频至浏览器默认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