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沧州市烈士陵园,一尊3米高的烈士雕像静静安放在这里。这是一位燕赵铁血男儿,他昂首仰望苍穹,目光里充满对故乡的无限眷恋。烈日照耀下,“中国武警忠诚卫士张楠”十个大字熠熠生辉。
在索马里战火硝烟中,100多次胜利冲锋,左胸中弹离心脏仅1厘米、重伤仅28天就重返战场……2015年7月26日,这位武警临沂支队的沧州籍战士在执行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安全警卫任务中不幸遇难,牺牲时年仅28岁。
时隔一年,当再次拾起这份不能忘却的纪念,我们看到了一名好兵的本领与自信,一个好兵的血性与担当。
张楠出生于“中国杂技之乡”吴桥县,从小跟随当杂技教练的母亲练功学艺,早早就在杂技领域崭露头角。17岁那年,面对母亲为自己设计好的杂技演艺道路,他却毅然选择了去追逐心中的梦想——成为一名军人。他说,青春只有一次,当过了兵,就能真正立起做人的魂。
在部队期间,张楠一有空就会给家里写信或打电话报平安。回家探亲时,张楠也要坚持每天跑10公里。母亲至今提起来仍会落泪:“看到他手上、脚上全是厚厚的茧子,我心里就疼得慌。我说,好不容易回趟家,就休息两天吧。可他总是说,年龄比别人大,练功一天都不能少;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敌人知道。”
24岁那年,张楠是武警山东总队临沂支队资历最老、技术最精的训犬员。谁也没想到,他竟会放弃已经熟悉、相对轻松的岗位,投入特战队员异常艰苦的冲锋。他说,当兵就要当有本事的兵,当一块经得起熔炼、耐得住打磨的好钢。
2012年,总队军事比武,张楠斩获狙击应用射击竞赛冠军,至今无人打破他的纪录。
2015年2月,张楠以全优成绩从500多名备选对象中脱颖而出,随队进驻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成为一名使馆警卫战士。
在索马里的167天里,张楠一直冲锋在最需要他的地方。参加外事活动安保,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站在核心要地;随团出行警卫,听到车窗外流弹飞来,张楠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大使前面。
2015年4月14日,使馆附近遭到恐怖袭击,张楠在警戒、观察敌情时被一颗流弹击中左胸,距离心脏仅1厘米。
“张楠的昵称叫‘铁楠’。”警卫小组战士任方金掰着指头说,手术后第3天,张楠为了减轻战友警卫任务负担,执意出院归队;第16天,张楠忍着伤口剧痛,开始康复锻炼;第28天,他重返执勤岗位,和大家并肩战斗。
回忆起2015年7月26日那一幕,警卫小组战士赵团军的声音仍微微发颤:“那天下午,张楠和我正在五楼多功能厅体能训练。突然一声地动山摇的爆炸声传来,张楠大吼一声‘趴下’,瞬间,整个房顶坍塌下来。我受了轻伤,但张楠却被砸倒在地,终因颈动脉破裂失血过多,抢救无效牺牲……”
就在张楠牺牲的第5天,他生前所在的临沂支队一中队党支部意外地收到一封特殊的信件,那是张楠向党组织递交的最后一份思想汇报。因战火遍地的异国他乡邮路不畅,张楠几经辗转,才找人捎回了这封信。
在整理张楠遗物时,战友们翻出了他从2006年开始写起的4大本、11万字的日记。其中一篇这样写着:
“2006年8月12日,星期六,阴转晴。下午看了一本书叫《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讲的是特种作战部队的故事,非常教育人激励人。我也要像他们那样,如果祖国需要我,我就是一颗上膛的子弹,时刻准备着。”
言必信,行必果。张楠用责任与使命诠释着人民卫士的忠诚,他像一颗出膛的子弹,在冲锋向前的道路上拼尽最后一滴热血,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坚守到生命最后一刻。
丨文章来源:河北新闻网
确认下载该视频至浏览器默认位置?